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 2014 年高中生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3 第 3 章第 1 节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实验设计 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好的素材。根据近十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本考点几乎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其中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更是考查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对本考点的考查,更多的是将试题 置于实验探究的背景条件下,运用读图分析等形式,既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视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3.重难点分析:1)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 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2)难点: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实验探究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二、教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植物生长素的 发现实验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