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1/4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4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3/4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一.学习目标1.品读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诵读课文。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二.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字词过关① 字音 浣(huàn)女 沾(zhān)襟 ② 一词多义 胜 胜(胜过)作一书生 青枫浦上不胜(承受)愁 江山留胜(名胜)迹 胜(才华出众的)友如云 ③ 古今异义 往来成古今 一代接一代 今指“去和来” ④ 词类活用 天气晚来秋 名词作状语 在傍晚 ⑤ 特殊句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谓语前置 应为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3、预习困惑三、课堂探究(一)《 山居秋暝》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2. 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3.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4.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5.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6.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17.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8.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9.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二)《与诸子登岘山》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怀才不遇。由羊公所言的“湮灭无闻”,想到自己不就是这众多贤者中的一个吗?2.颈联仅仅是写眼前之景吗?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3.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4.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5.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山居秋暝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