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时 语言表达应准确、鲜明、生动(复习课)“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传说曾国藩跟太平军作战,屡次失利,自己也险些送命。按规定,要向皇上禀报战况,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如实写了自己“屡战屡败”。一位师爷见了,提笔改为“屡败屡战”。皇帝见了,龙颜大悦,传令嘉奖。说说“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有什么不同。答案 “屡败屡战”,显得顽强不屈,英勇无畏;而“屡战屡败”,则显得怯懦无能,昏庸溃败。不改,轻则丢官,重则杀头;一改,轻则受奖,重则升官。1.(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 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属于语言运用中的现象评价题,即通过对材料中的某种社会生活现象发表观点来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的能力。对“光诱围网捕捞”这一现象,可以有很多种观点,可以对“光诱围捕”这一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它的利弊,引导人们科学合理捕鱼;可以抨击“光诱围网捕捞”这种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危害是过度捕捞,破坏生态平衡;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谈科学技术的运用问题;等等。答案 (示例一)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示例二)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看法合理,表达简明连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2013·湖北卷)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