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春末闲谈》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学习重点、难点 1、形象化的说理 2、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蜾蠃( ) 螟蛉( ) 螫针( ) 绝祀( ) 嘉猷( ) 窠里( ) 孵化( ) 棘手( ) 麻痹( ) 中枢( ) 中风( ) 2.鲁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浙江_______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等。 3.“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毒针: 刑天: 4.文章为什么要以“闲谈”为题,“闲谈”的是什么话题? 5.试整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人物 手段 对象 结果 结论 细腰蜂 统治者 [总体感知] 1.(1-3) 2.(4-6) 3.(7-8) 作者从一件小事入手,对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奴役驱使禁锢麻痹人民的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研读分析]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1 2.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3.俄国 E 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4.第四节中提到的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5.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们----------- 学者------------- 文学家茶摊----- 教育家----------- 留学生---------- 夷人-------------- 6.体会统治者们“三恨”的言下之意。 7.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8.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总结] 1.知识、趣味、说理融于一炉 2.逻辑严密,说理形象化 3.语言幽默生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反语、仿拟、夸张…… 第二课时 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