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1.知识目标:(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2.理解目标:(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3.能力目标: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重点.难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运动是绝对的【 整体感知】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方法点津 】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基础梳理】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 运动是物质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②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运动是 的、 和 的;而静止是 的、 的和 的。联系:① 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 的、 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在客观规律 面前,人并不是 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互动探究】探究一: 材料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