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http://www.DearEDU.com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欠方法的传授。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1、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和创造,同时也忽视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合作,而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也常常是看教师是否把问题讲清楚明白,是否突出重难点,教师是否有较好的基本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以往的观念中,有许多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教师永远是对的,是权威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