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通用技术《Flash 专题-脚本编写》复习教案(2) 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利用 flash 制作补间动画的入门课,也是整个 flash 教学的第二课时。补间动画分为动作补间和形状补间两种动画类型。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动画学习有一个完整任务情境,这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内容相关。同一个 flash 作品,动作和形状变化同时体现,在情节的设计上要显得自然过渡,以“鱼的世界”为突破口,让“鱼”游动很自然引入动作补间动画,其中涉及位置和缩放变化;再以标题的字转为形状“鱼”使场景更加生动,两种动画做到顺利融接。一节课两种动画都要涉及,不能进行太多功能与效果的深入,以最基本操作入手,从而使学生学会动作补间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并且可以区分两种动画的特点。二、学情分析 经历了 PS 图像处理学习与音视频软件学习后,对图层和时间轴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体验。第一节课 flash 的学习主要以使用绘图工具箱绘图工具为主,在此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了库、图形元件、矢量图形、关键帧、普通帧、帧频,图层的概念,这些知识的接触为这节补间动画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使上节课绘制的鱼可以在海水中游动起来也留给学生好奇心和动手欲,为本节课的主动学习创设了情境。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补间动画的整体组成,识别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② 正确制作两种类型的补间动画2、过程与方法① 经历、体验两种补间动画的制作,自我探索实现不同动画的对象属性② 演示操作法、任务驱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 两种补间动画的特征② 形成补间动画的三个必要条件教学难点:① 动画类型的准确判断② 图形元件、文本对象、矢量图形各自所对应的补间动画类型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演示操作法,任务驱动学习。课时 2 节课。教学策略设计:1、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在设计过程中,课堂上使用两主线贯穿:“鱼”游动是第一条主线;标题字变图形是第二条主线。2、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即为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3、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课 课堂反馈评价 小结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 点 评 上 节 课 的 作业:直接打开 flash 源文回忆:矢量图形与图形元件普通帧和关键帧的作用学生的操作更能引起有意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