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2013 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习提纲一、百家争鸣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 、《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2、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4、 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5、 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 、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6、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二、汉代儒学1、 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2、 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3、 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4、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6、 太学的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 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