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语文《周而不比》探究题素材 苏教版文化思想:本章重在论述如何对待他人 ,与上一章如何对待个人,都是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与人交往中应“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要善于识人,正确对待别人缺点,正确认识朋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课文 P40 探究题一、《论语》由于文辞简约,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 。如 5.17 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 章及 12.23 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答:第一种说法更为有理。联系 4.26 章及 12.23 章两段孔子的“交友之道”,孔子认为交友过度频繁,反而会使朋友疏远,劝导朋友也应忠言相告,而不听则作罢。而晏子因“善与人交”,在交往中让朋友了解他而敬重他。据史书记载,晏子是春秋齐国的贤相,很为人敬重。朱熹在这段语录下引“程子”(北宋二程)之论说:“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二、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答: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主要表现在“群而 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 ,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 。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探究题: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两章都涉及到了交友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原则是:朋友相处勿烦琐无度。我很赞同这个交友原则。理由:a、与朋友接触太多,双方矛盾自然会产生;b、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自由与空间,过度干涉 别人的生活,干涉别人的自由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c、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许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不要强求朋友采纳自己的观点。。我不赞同这个交友原则。理由:a、接触能保持、促进感情,现实中交友绝大多数如此。b、既然是真心对待朋友,就要强劝朋友, 直到朋友改正自己的错误为止,因为这是真心为朋友好。2、阅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