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梅川镇 2013-2014 学年高中语文 第 6 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学习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预习案一、作者简介——见《长江作业本》P28“作者名片”二、写作背景——见《长江作业本》P28“背景资料”三、鉴赏方法指导1、鉴赏诗歌方法① 读懂题目和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内容。② 找出诗中的意象,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③ 看看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3、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① 弄清史实:要写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样的?②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古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③ 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四、预习检测——见《长江作业本》P27“课前自主导学”探究案《秋兴八首》1、写出诗句的字面意思。2、找出《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中的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其寓意。意象特点寓意玉露生命极短叹人生之秋已到来枫树林暗红、缺乏生命气息唐朝由盛而衰,“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巫山、巫峡萧瑟阴森唐朝安史之乱后衰败的气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不平静唐朝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安宁,令人悲伤不已1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萧森气氛: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颈联重在抒情,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与前两联的哪些内容进行呼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4、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迟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蕴凄苦、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