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人教版数学必修五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案课时安排1 课时从容说课本节课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结合本节课特点,宜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课题: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1教学难点: (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引导式作业布置: 课本第 45 页习题 2.2 A 组第 1 题,B 组第 1 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 P41页的 4 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3,…;(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 7 项.生 第一个数列的第 7 项为 30,第二个数列的第 7 项为 78,第三个数列的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