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初步知识数学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起始课,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在遇到有关问题时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猎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渗透统计方法。 2、通过统计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 3、通过对统计图、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统计意义,培育统计意识。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统计画册、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春节联欢晚会中人们兴奋的唱啊、跳啊,但是都不能足以说明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用数据才更具有说服力。如:北京市人民存款是 20 年前的 169 倍、88 年的鸡蛋产量是 590 万吨,到 2001 年时是 2337 万吨……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吗?是专业人员经过统计得到的,你知道什么是统计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 二、体验过程。 第一层: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非洲动物动态画面)看到这些动物你最想知道什么?(板书:动物名称只数) 第二层:解决问题。 请你观察都有哪些动物?你准备先数谁?怎么数?数完之后怎么办?(边说边写,画出统计表) 第三层:概括方法。 统计表和动态画面各有什么优点?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统计表的?(板书:观察——分类——数——制表) 三、大胆想象,诱发制造。 第一层:激发想象。 1、除了用统计表能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外,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示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讨论、沟通) 2、利用手中的材料(白纸、格纸),把你认为最好的方法画下来。 第二层:比较择优。 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点评:在比较中选出最佳的方法。 第三层:深化理解。 确定一个小格代表几。 四、分析统计图、表,深化意义。 第一层:分析统计图、表。 1、爸爸、妈妈和老师关怀你们的身体健康,你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你们的身高、体重发育得是不是正常,怎么让在座的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的生长发育情况呢?(调查)怎么样才能让老师们看得更清楚呢?(制统计图、表) 2、(把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统计表)看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