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3、反复诵读全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情感。 【自主学习】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 ”,范仲淹临洞庭“ , ”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 1036 ~ 1101),字子瞻,自号“ ” ,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1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 从内容上说,词的上阙大多侧重 , ,下阕侧重 上阕写景怀古。所见所想下阕怀古伤今所忆所慨 【合作探究】 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