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定风波【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全词,并背诵全词。【自主学习】一 、 作 者 简 介 : 苏 轼 (1037-1101) 北 宋 文 学 家 、 书 画 家 。 字 ,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被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与父 和弟弟 合称“三苏”。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 齐名并称“欧苏”散文与 齐名并称“苏黄”,词与 齐名并称“苏辛”,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书法:与 , , , 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 、 、 、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 ,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二、反复诵读 :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同行 xíng 吟啸 xiào 芒 máng 鞋 料峭 qiào 一蓑 suō 烟雨 萧瑟 sè2、把握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读 出 情 感。 感情把握是否到位,要看轻重音的处理。无论轻读重读,长读短读,升调降调都是为体悟情感服务。要读出词句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1【合作交流】1、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目标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词课后反思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运用鉴赏诗词的两种方法去鉴赏词2、 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自主学习】一、悟:鉴赏诗词的两种方法1、披文以入情:从语言和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2、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的主题。【知识链接】苏轼一生遭遇坎坷,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