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分布。3.认识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4.学会分析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过程及对区域和其他地方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途径收集地理信息,来说明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3.能够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应用所学的方法、知识开展调查与分析,并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调查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全球环境意识和中国环境危机意识。2.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地理科学空间性、区域性特点的认识,树立地理科学是解决全球问题必备知识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地理素养是人文素养重要体现的观念。拓展地理学科的空间,改变学生以往只认“地”不识“理”的狭隘的地理认识论。[教学重点]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征?【新课导入】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板书】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 45~46 页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森林人均蓄积量与世界的差距。1我国的森林分布有何特点?三大林区在哪儿?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有哪些?说明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及其在世界的地位。造成我国草场退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2000 年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l6.5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0%;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 0.13 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面积的 1/5;我国人均蓄积量为 9.05 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 1/8。(2)森林资源的分布:分布不均匀,西南、东南、东北多,而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