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说出一些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2.能列举一些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3.知道国际减灾十年与国际减灾日;4.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5.初步学会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措施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学会用实例说明国际防灾减灾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 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通过调查当地防灾减灾的做法以及效益,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增强民族成就感与自豪感;2.通过学习,明白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预防和减轻灾害程度而不能避免的道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灾害意识;3.通过学习,强化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4.通过了解许多灾害在其带来灾害的同时,还有其有利的一面,进一步掌握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教学重点]1.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2.重大减灾项目[教学难点]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讲授过程]1【板书】一、减灾防灾1.方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76 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政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防灾减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减灾防灾;(2)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努力采取多方面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在防灾减灾中,起着核心作用;(3)我国防灾减灾的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2.有关法律【探究活动】阅读教材 P76 的材料“我国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讨论材料后的三个思考题:(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以外,你还能补充吗?(3)收集上述某一法律文本,阅读并找出其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条款。【点拨】(1)我国的防灾法律、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防灾行政法规体系,使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防灾工作深入开展。(2)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