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试验操作等能力。它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分析力等多种能力于一体,是素质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本人在实践生物教学中尝试运用“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改变以往上课讲解知识点“满、透、细、实”的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学案导学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份导学学案,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资料,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协作,组间互助,通过多种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师生总结、评价,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上的构建。2、“学案导学法”的程序模式图参照学案 自主阅读独立思考 提出疑问分组探究 合作学习知识总结 测试评价3、“学案导学法”的具体操作说明3.1 设计导学学案,引导学生阅读“学案导学法”的关键:教师给学生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学学案。学案指导学生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精读、细读,把握所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学案提出的问题,记下思考所得及疑点、难点。导学学案一般来说,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3.1.1 单元学习目标在学案中编入学习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自主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3.1.2 单元学习重难点这一项目是为了指明学习中攻坚的方向,帮助学生合理分配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避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精力。3.1.3 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预习具有复习检验所学知识的作用。在预习新知识之前,先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去理解新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3.1.4 单元学习线索指导该项分为“引入课题”及“展开课题”两部分“引入课题”的内容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一定联系,但又有一定反差,使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展开课题”部分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实验、插图、课外读等。提出讨论题让学生思考,挖掘概念的内涵、外延,注重在看似“无疑”处设疑,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