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理解,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物理教学的任务,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谈谈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 引导学生从物理事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例如,力的概念就是在大量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马拉车,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由静止开始运动;手压弹簧,弹簧被压缩;大球碰小球,小球开始运动……其中所谓“拉”、“吸”、“压”、“碰”都是物体间的作用方式,这些被作用的物体包括车、铁钉、弹簧和小球,或者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发生形变。 可见,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作用的结果使被作用的物体发生运动状态改变(即产生加速度)或发生形变。力的概念就是这样从大量物理事实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物理模型也是通过概括而建立的。例如,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的几何点,由于很多力学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以不计,为了突出物体的质量这个主要的因素,经过物理抽象而建立了质点模型。质点模型对力学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质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力学的体系。建立物理模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和可能,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研究对象理想化,这是建立模型的原则之一。例如理想气体的建立,就是突出了气体实验定律中各参量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对这些参量关系的约束条件,认为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条件下都是适用的,这样就把实际气体抽象为理想气体,好似把物体抽象为质点一样。其次,在模型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该领域中的知识体系,如果一个模型不能提供一个知识体系,这个模型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建立模型的原则之二。例如理想气体模型的建立,与之相应的建立了气体分子的质点模型,从而形成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这个知识体系。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一种物理的思维,或者说是一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