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支持。信用社上门核定贷款余额,为信用社和农户之间构建了一个双方定期沟通的桥梁。农民群众认识到只有信用社才是他们进展生产、改善生活、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积极支持、配合信用社工作,纷纷入股信用社,三年来,该县信用社股金增加万元。联保贷款的实施,带来了党政领导和农民群众关怀、支持信用社经营和进展良好局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户联保贷款在一定时期内,为推动农村经济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放联保贷款的实际运作中,由于信用社信贷管理不到位、与农户生产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村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等制约因素,暴露出联保贷款的一些问题。一、信用社方面㈠资金严重不足,成为信用社支农进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张巨乡为例,经调查测算,201X 年该乡两大支柱产业约需资金 900 万元(其中花卉种植 400 万元,压滤机滤布养猪业 500 万元),加上基础农业投入和小额消费借款,需要信用社提供支农资金 1500 余万元。201X 年张巨信用社存款净增 168 万元,存贷比为 61%,扣除准备金,可用资金只有 100 万元,加上支农再贷款 200 万元,全部支农资金也仅有 300 多万元,远远满足不了全乡经济进展对支农资金的需求。由于各社金融机构对存款的激列竞争,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异地结算和信用产品的相对滞后,导致存款的市场占用份额逐步萎缩,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成为联保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况且支农再贷款的额度小、期限短,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支农资金不足与农户贷款需求旺盛之间的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㈡农户联保贷款单笔额度小,弱化了其应有的支农效能。调查中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农户联保贷款因额度较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营进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十分有限,为照顾广阔农民“面”上的资金需求,不得不降低单笔贷款额度,这种情况对支持农村经济进展、尤其是典型示范户的进展,力量显得十分微弱。张巨乡杨洼村有 20 多户农户计划搞养羊项目,通过市场考察,他们 3 户一组在信用社办理了联保贷款,由于单户贷款金额小,大部分农户未能如愿养到羊。朱修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联保贷款最高余额为 5500 元,到山西引进品种羊繁殖至少需要 3 万元。2 万多元的的资金缺口,使他最终放弃了养羊项目,只能让联保贷款证闲置;在陈庄村,随着花卉业的进展,花农外出承包工程所需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