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题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总课时 1班级(类型) 待定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 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重、难点 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师反思1.(上课之前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给学术探索?) 2.可以有哪些引入方法?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集合的有关概念: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3、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描述法:4.集合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是含糊不清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它是或者不是某全集合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相同的,在同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对象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例如:集合{1,1,2}只能当作只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应用写为{1,2}才为正确的。 (3)无序性:在用列举法表示一个集合,写出它的各个元素时,与排列先后的顺序没有关系。5、例题讲解:例 1 变式训练 1:(1)(课本 P3 的思考题)例 2(课本 P3 例 1) 例 3(课本 P4 例 2)变式训练 3:(课本 P5 练习 NO:2)例 4:下面一组集合中各个集合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1,5} ;{(1,5)};{5,1};{(5,1)}变式训练 4:(1)下面一组集合各个集合的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y)|x ∈{1,2},y∈{1,2,3}}在讲例题过程中,学生活动方式有哪些?(各层学生不同的方式?)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三性:确实性,互异性,无序性。四、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有何建议?A 组:1、(课本 P11 习题 1.1A 组 NO:1)(做在课本上)2、(课本 P11 习题 1.1A 组 NO:2)(做在课本上)3、(课本 P11 习题 1.1A 组 NO:3)4、(课本 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