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2009 年高考一轮复习学案 编制人:周玉平课时 11 辛亥革命【说明、课标要求】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知识整合】一、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矛盾更加尖锐。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 来挽救其统治危机,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3、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二、准备活动:1、组织准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 等革命团体,主张建立 ;1905 年孙中山在 成立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 》 为机关刊物。2、思想准备:同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展开思想论战。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举行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兴等发动的 。三、过程:1、武昌首义:(1) 年 10 月 10 日, 、 率先发难。(2)起义胜利后,成立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 ” ,政体为“ ” 。2、影响: (1)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2)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相应武昌起义。(3)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合作探究 1】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借以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高潮:(1) 年元旦,孙中山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 成立,以 为国旗。(2)1912 年 3 月颁布《 》 【合作探究 2】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