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读后感(20 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 第 1 篇: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假如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述和英雄战斗描述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到达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述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仅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此刻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明白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述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到达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仅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资料是描述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可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战斗场面描述。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概雄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