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保持信息技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摘要: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情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和参与信息活动的内驱力。兴趣源于需要,以需要为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行为的动力因素。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一种需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和参与信息活动的动力。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价值观,理想的学习价值目标的日益实现,兴趣和认知成果就会连锁般地扩展开来。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兴趣 需要 情感 价值观兴趣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形式,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兴趣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属于萌发、生成阶段,只能停留在表层的需求倾向上,具有不稳定易变的特点,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并不持久。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兴趣不断深化,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方能持久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持久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和参与信息活动。1、加深学习信息技术的认识兴趣源于需要,以需要为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行为的动力因素。兴趣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一种需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和参与信息活动的动力。1.1 创设情境,让学习者感受人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发展历程,如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竹简到印刷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活字印刷到计算机排版印刷,整个历程中,技术的发明、发展基于人的需要,人需要解决问题,需要提高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及表达效果,技术就可以辅助人高效地达到目标。因此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1.2 关注发展的需要,体验学习力的提高“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 1965 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