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变通性思维;抓关键语解读文意,让学生填补艺术空白,立足现实生活,创新作文命题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把创新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关键词:打破传统观念 深挖教材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仅局限于教育者教法的改革,而要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思维领域,大力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的能动接受。结果学生分数上去了,能力却下来了,尤其是学生缺乏创造力。在这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把自己从“说教”的禁锢中解脱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创设友好、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其智慧在和谐中闪光。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敢于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通过创造性认识发现其中的“非”。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学生认识有失偏颇在所难免。教师要宽容、鼓励,正确引导,不能嘲笑和讥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特级教师宁鸿彬的“两欢迎,三允许”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发散思维利用教材含蓄的结论,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来于勒怎么样了?,他是不是又回到了兄嫂身边?“我”的父母将会怎样对待他?学生会根据教材设想出种种不同的场面。后来我们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于勒叔叔回来了》,同学们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结果。但都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围绕着文章原来的主题来构思的,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同学们不但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2、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需要精心设置问题,问得出人意料。如教学《愚公移山》可提出:我看愚公就是愚,高山挡路,绕山开道或搬家不就得了吗非要傻乎乎地去吃苦呢?一石激起千重浪,许多学生会赞同,认为愚公只知道蛮干,不会巧取。紧接着又发问:为何毛主席又要提倡向他学习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