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恒定电流物理名言: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埃米里奥 赛格瑞(1905-1898)。意大利裔美籍物理学家,因发现反质子与张伯伦(1920-2006)共获 195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类通过的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的流动遵守什么样的规律,产生那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2.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教学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过程:第 1 节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一)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二)新课讲述1、电源先分析课本图 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右图,水池 A、B 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 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 A 运动到水池 B。A、B 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回答:可在 A、B 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 B 中的水抽到水池 A 中,这样可保持 A、B 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导线中的电场结合课本图 2.1-2 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1)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