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 9 课《光辉灿烂的文学》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唐、宋、明清时期的文学形式及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原因。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 内容:保存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_大约 500 年的诗歌,共 305 篇。《诗经》分___、____、___三部分。(2)特点:①《诗经》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② 语言质朴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③ 采用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3)影响: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 为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封为_______经典。2、楚辞:(1)概念:是战国时期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楚辞_的,更适合(2)特点:楚国方言,句式________,比较自由活泼。。(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_______与_______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含义: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________的综合文体。(3)特点:辞藻______,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宏。(4) 代表人物及著作:西汉:司马相如_______、《上林赋》 东汉:张衡_______、赵壹《刺世疾邪赋》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发展原因:(2)代表人物:① 初唐:初唐四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陈志昂等。② 盛唐:边塞诗人_______、_______。描绘了边塞景物的_______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反映了了军人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的情,怀。 山水诗人_______、_______。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放荡不羁,诗风飘逸、豪放,纵横开阖,体现了盛唐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他写下了大量笑傲王侯、抨击社会黑暗和追求理想、歌颂大好河山的千古名篇,人称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