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一语文教学案:沁园春一课题《沁园春·长沙》(1)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培养朗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学习法2、朗读法:通过配乐朗读、情景朗读来助理解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 年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虽然在晚年也犯过文化大革命等一些错误,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个人物。 二 、写作背景: 1925 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合作探究备注1、学生自由读,思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1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4、看:统领到哪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5、齐读这一段描写,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远眺、仰望、近看、俯瞰 由远及近、由上自下、由静到动 6、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遍:既写出了红之广,也呈现了星火燎原的蔓延之势。 染 :写出了山林的色彩浓烈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强调力度,透出猛劲,表现了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矫健身姿。 8、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