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用评价引领学习,让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进展。评价要贯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课堂上,老师的积极反馈,激励评价,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老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正常水平。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要详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等情况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我的具体做法是: (l)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比如: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你的描述比作者还生动! (2)与同学对比。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 (3)与老师对比。比如: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分析比老师的简单明了!后生可畏啊,老师当年就没有你现在的胆量! (4)与自身对比。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作文很有文采,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 二、激励性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牵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欣赏。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很大。 比如在分析《散步》这一课的人物形象时,对文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三个人物形象大家都积极讨论,意见很快统一起来,但分析到我的妻子时,大家都沉默了忽然有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她充满感情地说:我认为文中的妻子是温柔贤惠的!我先没动声色,而是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能从课文里找到根据吗?这名学生立即读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得好!我充满激情地大声说,并带头鼓起掌来,霎时,教室里掌声四起,我看到这名学生激动得脸都红了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老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确实有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