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现象简介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电阻会完全消逝,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超导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国民经济、军事技术、科学实验与医疗卫生等具有重大价值。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称为超导材料或超导体。超导材料包括金属低温超导材料、陶瓷高温超导材料和有机超导材料等。进展概况: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 H.K.昂尼斯 1911 年发现的,他在做低温实验时,意外发现汞线冷却到 4ZK 时电阻突 然消逝了。随后科学家们发现许多金属、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也具有这种特性。1933 年,德国人 W.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具有高抗磁性,使磁力线不能透人,人们称之为迈斯 纳效应。1957 年美国人 J.巴丁、LN.库泊、J.R.施里弗共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BCS 理 论)。1962 年,英国人 BD.约瑟夫森从理论上预言超导电流能够穿过一层极薄的绝缘体进入另一超导体,形成隧道超导电流。这 种约瑟夫森效应随后为实验所证实。1986 年初,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苏黎世讨论所的 K.A.马勒和 J.G.贝诺斯发现,钡钢铜 氧化合物在 30K 时呈现超导电性。这种陶瓷超导材料的发现,为超导技术的进展开辟了新的途径。1986 年以前发现的超导材料是良导体金属、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其临界温度最高不过 232K,而马勒和贝诺斯发现的超导 材料却是氧化物,临界温度比低温超导体高得多,对超导讨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重视。1987 年中国成立了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和国家超导技术联合讨论开发中心,统一领导全国的超导讨论工作;同年 7 月美国总统提出《总统超导倡议》,要求政府实行必要措施支持高温超导讨论 ;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大学制订了 共同开发超导材料的计划。各国超导科学 家以陶瓷材料为对象寻找高临界温度的超 导材料,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超导讨论热,忆钡铜氧化合物、秘锯钙铜氧化合物、铂钡钙铜氧化合物等高温超导材料不断涌现。自 1986 年以来,中国在高温超导技术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超导材料特性超导材料最重要的特性是完全电导性和完全抗磁性。完全电导 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超导体的电阻为零,在这种状态下,超导体不仅可以无损耗地输送电流,而且在储存电能时也不会有损失。完全抗磁性是指材料一旦进人超导状态,磁力线就不能穿过超导体,其内部磁通量等于零。这两个特性是衡量一种材料是否属于超导体的标准。超导材料的另一个特性是具有约瑟夫 森效应或超导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