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开发与运营是新时代博物馆进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鼓舞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展的系列政策法规。2025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进展的若干意见》,2025 年 3 月,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2025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进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鼓舞“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实行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博物馆迎来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进展的战略机遇期。 什么是博物馆 IP? IP(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产权,是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在内的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博物馆 IP 主要是指博物馆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文物藏品的讨论成果,博物馆的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藏品不是博物馆 IP,国有博物馆对其藏品没有所有权,只有法律规定的管理权、使用权和有限的收益权。非国有博物馆对其藏品拥有完整的所有权,但必须向博物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且不得随意处置其已登记的藏品。 近年来 IP 开发的热度已从动漫、游戏、影视等行业,蔓延至文博创意产业。博物馆不仅是景区,其浓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价值,使得博物馆天然就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 IP。博物馆 IP 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其他的行业和产品提供创意与内容来源,文创产品开发只是博物馆 IP 运营的一部分。通过赋能的方式,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才是博物馆挖掘IP 价值的核心方法论。 博物馆为什么要进行 IP 开发 博物馆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场所,天然具有公益性和文化事业属性。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观赏文物,更渴望的是“把文物带回家”,持续获得精神文化的愉悦。 那么,深化挖掘馆藏文物资源,提炼文化内涵,进行 IP 开发与生产,并按相应标准,将 IP 开发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举措。并且,通过 IP 的产业化运作,在实现传统文化制造性转化的同时,还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这也为博物馆的可持续进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实现了博物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赋能,IP 开发与运营是新时代博物馆进展的必由之路。 博物馆 IP 开发模式与影响因素 纵观国内外博物馆 IP 开发,主要是通过博物馆文化授权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