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教案第一章生命科学本章是本课程的引论,略讲。通过简要回顾生命科学进展的基本历程,让同学看到,生命科学讨论一步步从描述性学科进展到实验性探究科学,进而深化到微观分子水平和宏观生态学。最后归纳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第一节 生命科学进展简史本节将一般性介绍“前生物学时期”和“古典生物学时期”的内容,然后借助“实验生物学时期”的典型科学探究实例展示科学讨论的基本思路,重点说明“分子生物学时期”的讨论成果。第二节 21 世纪生命科学进展展望归纳 21 世纪生命科学进展的三个特征:向微观方向深化是永恒的主题,宏观方向(特别是环境问题)是政府、科学家和民众都十分关怀的问题,各个学科日趋交叉和结合将促进生命科学进一步高歌猛进。第三节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对生命体的特征进行归纳,特别强调新陈代谢是生命体生存的核心要素,并比较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新陈代谢的本质区别。第二章 生命体的多样性第一节 生物分类与物种命名法先介绍林奈的传统“二名法”的命名规则,然后适当引入生理生化分类法和分子分类法,指出它们三者之间各有优缺点,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详讲。第二节 生物界别本节略讲。主要阐明生物分界的主要界线,讨论魏泰克的五界分类系统和黎德勒的四界分类系统及其依据。第三节 病毒与类病毒着重讨论它们无细胞结构的特征以及胞内寄生对生物的危害。第四节 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和原绿藻,重点简介代表性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以及它们最为第一批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的重要意义。第五节 真菌界指出真菌的特征(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真菌在自然界中促进物质循环的意义,以及真菌侵害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第六节 植物界说明植物界的基本特征,指出划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分界线是它们是否具有维管束的构造。着重阐明种子植物的特点以及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第七节 动物界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一般性归纳介绍动物界主要门类的特征,尤其注意从进化的角度阐述前后动物门类之间器官、系统的演化关系。重点关注腔肠动物门(出现神经系统)、扁形动物门(出现三胚层)、环节动物门(出现真体腔、雏型的中枢神经、脑以及闭管式循环系统)、节肢动物(发达的感觉器官、多样化的呼吸器官,分布到海、陆、空三域)以及脊索动物(重点在脊椎动物亚门,尤其是其中的鸟纲和哺乳纲)。第三章 构成生命体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原生质的主要无机物组成强调指出生物体内并无特异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