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漂亮的晋祠》说课稿《漂亮的晋祠》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以“漂亮的家园”为话题。《漂亮的晋祠》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本文采纳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奠定感悟文章的基础;课上利用语言规律,在学生充分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处,适度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课后推举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多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全文共 5 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简练地概括出晋祠美的具体特点。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一句总起,采纳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加强了语气,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体现出一定的观察顺序,说明作者对晋祠的观察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展开的,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2—5 段):作者采纳并列构段的方式,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的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美。 第 2 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山,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如“伸开的双臂”,将山的特点具体形象化。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山对晋祠的“呵护”。山中景色四季宜人,作者从中撷取了春、秋色彩不同的画面。“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最后用“心旷神怡”来表达登山的感受。 第 3 自然段的说明对象是晋祠的树,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作者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对树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墓的荫蔽下给人的感受。文章以“周柏”和“唐槐”为例来说明树“古老苍劲”的特点;以“左扭柏”为例来说明树“造型奇特”的特点。在举例时,又以说明为骨架,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将树的特点展现于文中。在进行描写时,作者用词精准,如:“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