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经济增长阻力模型探究内生经济增长阻力模型探究 摘 要: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均资本、煤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求出最优解,并推导出煤炭资源和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增长阻力表达式。通过分析得出,要减小煤炭资源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控制治理污染,减小煤炭资源和污染的产出弹性。 关键词:煤炭资源;环境污染;增长阻力;内生增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25)06000102 1 引言 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之一。资源投入为社会经济增长和人类生存进展提供了基础,是实现可持续进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学者们很早就开始关注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Stieglitz 指出只要存在着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就可以被人造资本代替,自然资源的耗竭将不会对经济进展产生影响。然而大部分学者对经济增长的资源阻力持消极看法。1972 年,罗马俱乐部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表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以指数函数进行增长,资源将很快耗竭,污染也将无法控制。这一结论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进展的重视和讨论。 Romer 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将土地和自然资源引入索洛模型,将经济在无资源限制时和有资源限制时的增长率的差值定义为“增长阻力”(growth drag),也称为“尾效”。薛俊波等从 Romer 的假设出发,讨论了 1978~2025 年土地约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阻力问题。沈坤荣,李影放宽了经济规模不变的假定,计算了我国能源的经济增长尾效,并指出技术进步和能源在开放经济下的强流动性可以减少资源对经济的约束作用。罗浩以新古典理论为出发点,指出自然资源的耗竭必将带来经济增长的放缓直至停滞,提出了打破资源瓶颈的两种机制。 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和进展,学者们尝试用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资源对经济的约束作用。王海建运用 Lucas 的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增长模型,讨论了耗竭性资源对跨时效用的影响,提出了可持续利用耗竭性资源的相关政策。杨宏林等通过构建干中学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能源可持续时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国忠金等资源和环境污染强度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建立了消费和生态环境的双变量效用函数,讨论了研发创新对有资源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从国内外学者的讨论成果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