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知识提要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原子(构成金属、稀有气体)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没有改变) 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 质子(带正电)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氢原子不含中子 相等关系: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在原子时有:电子数=质子数=核内电荷数=原子序数 原子性质: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 2、分子(构成除稀有气体外的其它气体、有机物、水) 定义: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应用于回答化学变化中什么微粒改变)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应用于分子用什么来描述) 分子的性质 质量、体积甚微、不断运动、有间隔。(应用于解释日常中的某些现象) 分子的写法: 某种物质的分子符号就用其化学式表示。 例如:3 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3、离子(构成酸、碱、盐及其它化合物) 定义:当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性质: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 即: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b、离子能导电 c、 离子中有: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4、原子、分子、离子的联系 分子 原子得失电子 离子 原子 分离 物质的描述:a、物持由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b、物质由离子构成(NaCl 由 Na+和 Cl—构成) c、物质由元素组成(MgO 由 Mg 元素和 O 元素构成) 分子的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二、元素——组成物质的宏观单位。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a、用拉丁字母表示 b、元素含义:1°表示该元素的符号 2°表示一个该原子(P) 3°表示该物质(Fe) 3、地壳中元素养量分数居全四位的是 O>Si>Al>Fe三、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俗称及重要性质和用途物质俗称性质用途S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 P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用物制烟雾弹 C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石墨用于电极、润滑、制铅笔 Fe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于纯氧中燃烧生成 Fe3O4)P2O5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CO2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SO2ρ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