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六大题型及应对策略第一种题型问题设计:根据材料 X,概括(归纳、指出)……现象(或特点、趋势等)。【解决方法】看标点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转化语言罗列答案例 1:(2010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0 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 ① 官营手工业衰落(或受到冲击)。“ 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②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或大量参与商品生产)。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③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④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例 2:(2011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0 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① 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强调才能与军功。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② 秦至汉初,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③ 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④ 东汉时,选官注重德行的“名”。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⑤ 曹操时,选官强调“唯才是举”。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⑥ 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