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搜集奥运世博素材 临考高考语文复习策略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我们应该调整心态,周密安排,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为此我有两点建议送给紧张备考中的广大学子。 精研考题 事半功倍 本学期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学校想必已经完成了一轮或者两轮的专题复习,即将或者已经进入最后的综合训练、备考冲刺阶段。随着各系统的联考和各区二模的集中出台,我们一旦忙于应付各种试卷,往往容易被海量的题目所淹没、吞噬,来不及做出反思和整理。其实越是到最后阶段,我们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通过归纳整理,梳理各种题型及相应的答题技巧。 为此,我们不妨重读(注意:未必要重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摸索一些相应的规律和方法。 比如现代文阅读的两个语段因为承担的考察任务各不相同,因此,考题设置上也会略有变化。第一大题的阅读,考查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所应承担的职能,所选语段一般为有文化含量的说明文,热点话题的调查报告、情况综述或者是艺术理论文章。阅读这类文章特别强调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把握、对文章观点的提取概括和对具体语言表达准确性的揣摩辨析。第二大题的阅读,考查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所应承担的职能,所选语段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一般是抒情美文、哲理小品,浓缩了作者的美学思想和人生感喟。阅读这些文章特别要注意整体把握——主旨立意、人物形象,也要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语言风格。 比如 07 年秋季高考第 6 题:“写出高中课本鲁迅小说的一个篇名________(1 分)”,虽只一题,只占一分,但它却是对 05、06 年统一题型的延续,体现出命题人对高中语文日常教学的关注。08 年春季高考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关注,第 6 题的设题为: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 分)。题型从填充变为简答,分值从 1 分变为 4 分。这无疑是一个有意味的强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事实上已经有些联考试卷对此做出了反应,比如最近结束的七校联考的26 题就是:作者倡导的为文之道具体是指什么?请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为文之道对于写作的重要性(4 分)。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课本教材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认读理解层面,满足于记诵名句和篇名、作者等文学常识等,而应适当做些拓展加深,至少要对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除此以外,各位同学还可就题型变化、分值配比、艺术手法方面、考点变化等作深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