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答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题自 2002 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定,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都存有畏难情绪,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以及对《说明》的认真研读,我们会发现诗歌鉴赏题应该是侧重考查考生文学鉴赏的能力。综观高考命题,它依循《考试说明》一般是从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概括地说,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而无论是在整体空间,还是在局部层面.甚或是在个别字、词处设问,这些选项尤其是答案所在的选项均指向于对读物的整体理解,在采点时突出了鉴赏的整体性。想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我觉得不仅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还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而说到诗歌的意象就必需要说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和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以及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7 全国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②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 【分析】抓住意象“农人”“南亩”,配合关键词“倾家”“事”。【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其次说形式欣赏,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