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地理教学学案(必修一)第二章第 1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2、垂直分层特点的变化规律:(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低纬:17km~18km;中纬:10 km~12 km;高纬:8 km~9km;对流运动为主)(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逆温现象;平流运动)(3)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 上升很快。逆温现象可以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弱,甚至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城市中的光化学烟雾,由于盆地(谷地)地形使逆温现象得到加强,加上盆地地形闭塞,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于理论说明对流旺盛,低于理论说明出现逆温现象)问题 1:读下图,回答(1)~(2)题。(1)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 ) A.abc 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B.a 曲线表示 2000 米以内有逆温现象 C.b 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层存在 D.C 曲线表示对流层中的气温分布规律(2)逆温是大气环流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 ) A.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利于人类生活和健康 B.逆温时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飞机飞行 C.逆温时近地面会出现烟雾,影响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 D.逆温时空气水汽凝结较多,大气比较湿润,利于人们生活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 米)时空变化图”,回答(3)~(5)题。(3)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 时 B.18~次日 7 时 C.17~次日 9 时 D.19~次日6 时(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 米 B.200 米 C.400 米 D.500 米(5)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二、气温的时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 14 点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① 陆地的日较差大于海洋;②山谷大于山顶;③沙漠气候日较差最大,大陆性气候次之;④高原>平原>山地。(月均温在 0℃以上地区,滑雪运动在山区)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内,月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差。(陆地最高月均温 7 月,最低月均温 1 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大陆推迟一个月。) ① 陆地年较差大于海洋;②大陆性气候年较大最大。问题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