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一语文 第四部分 典故素材 人教版《窦娥冤》涉及的典故苌弘化碧:“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 。苌弘(?-前 492 年)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 。又称苌叔。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 ,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来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神话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清白如玉,天理昭昭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含冤就死,心存不甘。“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说明她死得冤枉、悲凄。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六月飞霜:“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请齐国的邹衍等贤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燕国的部分人对邹衍不满,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让邹衍蒙冤入狱, 当时正值盛夏六月, 天降大风雪。燕王意识到邹衍的冤屈,就释放了他。冤情感天,冤狱重现。希望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 应;同时“免着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不染。东海孝妇:汉朝时候,东海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赡养婆婆非常尽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妇待我非常好,她自己过得非 常清苦,我觉 得她无子守寡非常可怜。我老了,不可以长期连累她耗费她的年华,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状告她于官府:“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供辞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严问拷打,孝妇自我诬陷而伏法。所有案卷呈报上去后,于公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一定不会杀了她。太守并不听从,于公争辩,但没有能够有什么结果,于是怀抱着他狱词,在府上痛哭,因此托疾辞去 。太守最终断定斩杀孝妇。结果郡中枯旱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死, 但前任太守一臆孤行强行断案,应该是大旱的根源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祭祀孝妇坟墓,并借此表彰她的墓,天立刻下大雨,这一年收成很好。郡中因此更加敬重于公。孝行天鉴,人神共愤。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辛弃疾词涉及的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张季鹰乐于归隐。出自《晋书‧张翰传》及 《世说新语‧识鉴》篇,是张翰 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这是一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