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讨论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讨论 [提要] 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既强调本科学历教育,又注重职业技能培育。相应的,其课程体系设置应增设职业性强的技能课程,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培育。 关键词: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资助项目:本文为黄河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004512204)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讨论―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25 年 3 月 30 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对经济人才的需要,经济类专业一直属于社会热门专业,几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新开设了经济学相应专业。作为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定位于教学型普通本科高校,培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育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作为文科的经济学专业,如何改革培育模式,利用自身优势,面对市场办出特色,在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摆在一般地方民办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我校的实践,探讨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具体设置。 一、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 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训练,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其具体目标是:培育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强,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综合素养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里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坚持本科学业标准,使学生的基础理论较扎实,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制造、创业能力,有长期进展潜能;第二,具备职业技能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一项技能或几种技能的简单组合,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具备职业生存和职业进展的技术技能。这就是我校提出的、特有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育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 二、地方民办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原则 根据经济学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和“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育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课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