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3 篇范文 大学生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3 篇范文 12 月 13 日是国家公祭日。祭祀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标志。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推断之时。以下是大学生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3 篇范文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在中国 xx 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而抽象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每个生命身后都有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国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断噬咬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也让我们从未如此清醒。xx 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 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育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70 多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进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大学生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 3 篇范文 xx 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xx 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宝贵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 xx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 xx 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 年前的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 xx,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xx 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xx 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日,第四个xx 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 xx 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