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的讨论南秀云一、讨论的背景与成因(一)讨论背景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由于我校处于工业区附近,大部分的留守子女以及外来人员子女都到我校就学。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数学学习成绩提前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已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呢为此,我确定了以“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作为讨论课题。(二)本课题的讨论现状1、学生个性的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究实际上是给优秀生制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加,实际收效并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2、认知差异。老师在课堂上不科学实施分层教学,课后也没能及时辅导,学困生与学优生距离也将越拉越大。3、教学评价差异。在应试教育时期,由于教学评价单一,大家习惯于用考试分数这个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进展,有的只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优生和学困生就因一张试卷而产生了。4、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外来务工家长自身素养不高,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责任感,不能给予孩子最起码的家庭学习氛围。还有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文化求知的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进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过早地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二、课题预设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加,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育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进展。三、课题讨论内容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