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伴性遗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3. 能力方面⑴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⑵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演示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 X 染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引入新课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伴性遗传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学生回答学会概念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Ⅰ代中的 1 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 号和 5 号。)(3)Ⅰ代 1 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 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Ⅰ代 1 号传给Ⅱ代 2 号的是 Y 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Ⅱ代 2 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Ⅱ代 3 号和 5 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 3 号和 5 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完成“资料分析”。〖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思考并回激发兴趣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