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 第九章《戊戌变法》第四节《戊戌政变》学习目标1、识记:新旧势力的交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与历史意义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习方法:要点式记忆,理解记忆学习过程1、 知识结构 ① 慈禧的活动 ⑴ 守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 ② 中央和地方官 1、历史背景 员对变法态度 ⑵ 新旧势力矛盾尖锐和表面化 百日维新的失败 ⑶袁世凯告密 ⑷ 西方列强袖手旁观 2、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1、失败的根本原因: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⑴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运动 3、历史意义 ⑵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⑶ 思想解放潮流2、思考:戊戌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3、思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⑴ 两者所处的时代及所遇的外部阻力不同。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并且当时西方各大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本没有一致的政策,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戊戌变法时,资本主义已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已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所以招致列强的干涉。⑵ 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力量,而戊戌变法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仅得到初步发展,力量薄弱。⑶ 群众基础和改革的推动力量不同。明治维新前,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接连不断,幕府统治摇摇欲坠,以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开展了积极的倒幕活动。而戊戌变法前,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宣传变法的仅仅是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脱离群众的情况下进行变革,必定失败。⑷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不同。在幕藩体制下,大名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到幕府末期时,大名、将军因财政状况恶化而由封建社会的支柱转变为反幕府的力量。而中国的封建制度戊戌政变存在时间长,力量大,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后牢牢控制内政外交,所以,戊戌变法面临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⑸ 改革的进程不同。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政策能得到贯彻执行。而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