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 III 经典剖析《课标说明》教学总要求:1.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即学会学习相同或类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同一类区域问题往往具有共性。2.同时,每个案例都难以研究某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因此,有必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其他实例,以弥补已有案例中未能包括的内容和方法。因为不同的区域间总有一定差异。《课标说明》教学注意:关于发展问题:关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抓好两个发展:(1)区域自身的发展(有基本规律—用案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某区域与相关区域的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关于方法能力:不仅要掌握地理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掌握研究方法,增减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关于案例教学:案例需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使学生受到有关的国情教育。其中,湘教版和人教教材善于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均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中必须从中反思,其经验对于我国流域开发与发展的借鉴意义。否则会“陷在国外”。当然,本国案例的教学也要防止“陷入国内”某个案例的内容本身。都应从中提炼思路、总结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提升理念,把得到的启示服务于探讨我国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谋求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本书学习目的:目的不是要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规律用于实践的方法迁移、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素养 区域内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在探究其可持续发展中含义、区域间差异、同一区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为学选修打基础。范例整理要求:共选择了五个较典型的范例(论题),需整理出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及应彩的不同对策和措施。教学创新: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开发新的科学教学模式。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版第一单元)P.1 教学:认清确立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主题的意图:①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区域的实际(尽管不少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②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