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四节 美苏争霸素材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基本战略?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对外 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这一时期是美苏关 系处于全面对抗的冷战时期。赫鲁晓夫上台时,美苏两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 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赫鲁晓夫认为,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为了和平 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于是,赫鲁晓夫开始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 出了一套以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为策略,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2.尼克松主义1969 年 7 月,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讲话。在谈到美国同亚洲“友邦”关 系时,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第一,美国将恪守条约义务;第二,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问题 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这一新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是 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态势,收缩的重点是亚 洲。为此,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 1973 年美军从越南南方撤出,二是 70 年代 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3.“星球大战”计划里根上台后,鉴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 就把同苏联在核战略、核军备方面的竞争从数量的竞争转变为质量和技术竞争,并通过以 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为此,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 所谓“星球大战”计划,以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星球大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苏联的对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