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程标准: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2)学会区分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3)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2.能力目标(1)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2)掌握减灾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以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人类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正确的减灾观,增强减灾防灾的社会责任感。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中国古代鲧的治水:鲧为我国古代部落首领,因采用截堵洪水的方针治水而获罪。2.禹的治水:禹为鲧的儿子,其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洪水的方针治水而获得成功。3.公元前 256 年建于岷江的都江堰工程,贯彻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在岷江从山地进入平原地带的咽喉,采用“无坝引水”方式(见图 4-1-1),巧妙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水利功能。(1)与现在的筑坝拦水思路相比,都江堰采用了什么方式?(2)都江堰工程把成都平原从“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它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地关系(科学理念)?(二)减灾防灾的涵义1.阅读教材 P72—73 内容,了解:(1)减灾防灾的涵义: (2)核心是 2.如何实现减灾目标① ② ③ 3.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有① ② 4.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原则① ② 5.探究(1)减灾防灾就可以“杜绝灾害”吗?(2)减灾防灾工作若不注意生态环境治理,会导致什么后果?(三)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1.阅读 P74 教材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说“减灾首先是一项社会行动”?2.读图 4-1-4“减灾系统工程框图”,该图说明了 在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减灾系统工程的复杂性。3.材料:一次地震两种结果:1994 年 9 月,台湾海峡南部发生了 7.3 级地震,福建、广东沿海有 700 多人地震时慌乱拥挤而受伤,且多为中小学生。但在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部分学校,老师指挥学生们沉着避震,无一人伤亡。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 P74 内容,归纳总结:(1)减灾防灾中个人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以图 4-1-5 为例说明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 (3)如何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4.探究:(1)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