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28 课 《狮子和鹿》【设计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本册第七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狮子和鹿》讲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起先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但经历了狮口逃生之后改变了想法。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能光看美丽的外表,更要讲有用。因为故事浅显又生动,三年级的学生读懂内容是不难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通过朗读的深化,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寓言所包含的道理。另外,课文是按事情进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最后写鹿在溪边感叹。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亮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学习课文中还应引导孩子关注到课文表达的顺序。尤其是鹿狮口逃生的那一段(第 6 自然段)条理清楚,叙述生动精彩。在教学中应让孩子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和想象,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鹿一波三折的逃生经历写清楚的。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匀称、抱怨、撒开长腿、挣脱”等词语,用联系语境、动作表演理解“欣赏”、“抱怨”“用劲一扯”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排序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故事内容。3、通过想象画面、情境朗读、体会内心等方法感受鹿逃生经过的惊心动魄,感悟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拓展阅读深化寓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介绍《伊索寓言》。二、谈话导入1、切入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习课文就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出现:狮子和鹿——齐读三、初读,整体感知1、师:把书翻到 110 页,请大声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完一遍还可继续读,争取多读几遍。开始吧!2、再读读课文,你能不能按故事的内容在学习卡中给三幅插图排排顺序呢?(在黑板中贴出打乱顺序的三幅图)(1)学生排序,老师巡回:假如排好了,可以和同桌沟通沟通,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排?(2)好了吗,谁帮老师也排一排呢?请学生板演。(3)问全体:大家都是这样排的吗?问:那你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呢?(在孩子说得时候,老师引导孩子说:你可以这样说“因为故事先写了……”生说,老师将图画按顺序排列)(4)同学们也根据三幅图这样的顺序说说这个故事吧,你也可以用上“先,接着,最后……。”(5)小结:同学们,刚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