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加,全程评价,全面进展小学课题讨论《进展性学生评价的实验与探究》实施方案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展。”但就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而言,各地虽不同程度地重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新的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的教育评价观念与老师滞后的评价观念的矛盾更加凸现,那种评价主体的单一,评价中重智育、重成绩的偏差,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分离,以及评价结果的绝对标准化,制约和束缚了学生的全面进展。为此,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以尊重评价对象为前提,以多元评价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为根本目的的进展性评价机制成为我校几年来重点讨论的课题。一、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进展。应试教育过分偏重知识的记忆和考试的选拔功能,这种带有“精英主义”和“淘汰主义”倾向的考试评价与素养教育面对全体,全面进展的要求大相径庭。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指挥着老师的教学行为,指挥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所具有的测评、诊断、反馈、激励的多种功能被扭曲。面对这种现状,在充分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我校自 97 年起就对考试评价制度做了有益的尝试。1、改革考试的时空结构首先我们改变以往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和终性评价相结合,将考试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过程。考查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的构成,在平常的学习中就要一项一项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如数学学科的概念、口算,语文学科的说话、背诵、朗读、书写等项目,有的在课前,有的在课堂,有的通过竞赛,有的通过作业等多空间、多形式完成了对学生的考核,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考试,减轻了负担,减少了压力,轻松而愉快。对于这种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试,我们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给出某一考试内容的范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一次考试不过关,可以再考一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保护、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享受成功的乐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改革终结性试题的内容。 传统的考试内容,只重视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老师的教学也重知识,轻能力,本是学生查查资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更谈不上今后的进展。针对这种情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