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优化全析 JIAO CAI YOU HUA QUAN XI 一、内容详解 《茶馆》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 1898 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那时的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 《茶馆》的第二幕即是课文中节选的部分。 课文的结构与戏剧冲突。 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老舍作为一个戏剧家,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创作个性。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第二幕的结构特点。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 30 多个,有台词的近 20 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穿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由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王利发的戏虽然多一点,但其中一部分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整个一幕剧就是由这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根据故事的推动,可把全文分成 10 个段落: 第 1 段(开头...